“迎春燕子尾纤纤,拂柳穿花掠翠檐。”2021年底,长春机场客运科副科长孙艳由吉林机场集团推荐,通过上级组织部门的考核,光荣地成为了长春市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从事机场一线服务工作32年的基层管理人员,她既感到无尚光荣,又深知责任重大。2022年4月底,随着本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吉林省内各行各业迎来了复工复产时刻,孙艳主动请缨返回工作岗位,带领30余名员工坚守复航一线,真情服务抵离长春机场的广大旅客。
奋斗不息的前辈榜样
在静态管控期间,作为从业时间超过了员工队伍平均年龄的前辈,孙艳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同事们保持斗志、抓紧学习。她开设了“记'疫'中的客运”专栏,让同事们把学习心得、服务感受、居家随想、好人好事等记录下来,进行思想交流和学习恳谈。带领同事们开展“领学服务”活动,推荐优秀服务书籍,提升服务意识,学习先进经验,在对标对表中寻找差距,确定改进方向和提升项目。

接到4月底进行员工轮换的信息后,她主动向公司党委请战,成为了第一批次轮换的基层管理人员。为统一轮换员工思想,迅速调整身体和精神状态,她组织召开岗位轮换动员会,建立“客运科员工轮换工作群”,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对工作流程、操作技能、安全风险点、服务数据库等内容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项培训,使轮换员工提前掌握业务知识和防控要求。分工协作、压实责任,成立各专门保障小组,充分调动轮换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旅客服务能力的全面复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复航一线的中坚力量
一返回到岗位,孙艳立即组织轮换员工进入候机楼实地踏查,熟悉区域分控后的工作环境。牢记“解封不解防”“思想不松懈”“管好人、看好门”,带领员工们持续学习8.0版防控手册,开展个人防护用具的穿脱演练,让全员熟练掌握消毒消杀的区域、流程和标准,并开展现场演练和考核。
她带领同事们开展岗位技能实操,建立虚拟航班,开展航班保障、大面积航延和系统故障模拟演练。组织各岗位将全部设备开机运转、启动测试,检查“三级调度”“离港系统”“手持终端”等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性能的全面唤醒。
5月初,省内高校提前放暑假,以学生群体为主的客流让航班保障和旅客服务压力陡增。为确保复航复飞关键阶段的安全顺畅,她带头提交“请战书”,主动要求继续坚守岗位,增强一线服务保障力量;针对学生客流高度集中抵达、所乘航班时刻分散、托运行李较多等特点,她和同事们积极探索“分区管控、限时分流”措施,有效削平清晨的集中值机高峰。她们重新对值机现场进行圈划,对不同航班时段的旅客进行区隔,在划定区域的入口处安排专人,将航班出港时刻在四小时以内的旅客引导进入划定区域,派出专人引导航班出港时刻在四小时以上的旅客到自助值机设备,并协助办理自助值机和行李托运。
真情服务的知心姐姐
每天凌晨03时30分,繁星点点、夜色正浓,孙艳已经带领着同事们起床准备,梳洗、着装、穿戴个人防护用具,多年的一线工作让她养成了勤奋、细致的工作作风。天色刚刚微白,她和同事们已经来到岗位启动设备、引导分流,细致检查健康码、行程码和核酸证明,提示旅客们关注自己所乘航班的时刻和动态;在得知长春大学特教学校的学生们有返乡需要后,她立即建立了“春之约”微信服务群,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对接、主动帮扶,用心用情帮助解决乘机中遇到的问题。引导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到“特殊旅客柜台”办理,从送行老师处手对手引领有视力障碍的学生,指派专人全程引导直至安全登上飞机。

5月5日,一封纸短情长的表扬信送到了长春机场。写信人充满感动地描述了孙艳热心帮扶病患老人的故事:写信人的父亲是脑梗患者、母亲是心梗和肌肉萎缩患者,冬季在广西北海避寒过冬,因本地疫情形势严峻,两位老人暂时不能回家,时至五月母亲因为天气潮湿、炎热引发心脏不适,写信人着急订票想让两位老人尽快返回吉林市就医。经过中转地航班取消的一波三折,两位老人内心焦虑、身心疲惫,航班计划于5月4日13时30分到达长春机场,由于高速公路交通管制,发往吉林市的最后一班动车将于15时04分开出,写信人一家十分担心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及无法赶上动车。了解到这一情况,孙艳带领两名候机服务员带着轮椅举牌在飞机舱口迎接两位老人,一路安抚老人的紧张情绪,并与龙嘉高铁站提前联系,一直将两位老人送到了高铁站台上……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孙艳曾说:“作为一名来自长春机场的基层人大代表,我要牢记使命、忠诚担当,始终保持与党同心、与群众贴心,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无论是在会议厅内,还是在候机楼中,她须臾不忘自己的诺言,在长春机场客运复航的关键时期,努力担当作为、勤勉真情服务,为广大旅客的美好出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汗水。(【www.649.net】 通讯员吴涛、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