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建设:从“小步快跑”到“稳步跨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995年,在经历了开山、填海、铺路、造屋等多项基建工程之后,在多方支援下,一个奇迹般的机场正式建成通航,澳门国际机场成为全球第二个、中国第一个完全由填海造陆建成的机场。
 
在海上兴建机场,与当时澳门的现实需求有关。缺乏空港曾严重制约澳门的产业转型,北接珠海、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的弹丸之地若想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势必展翅才能腾飞。从1989年开工修建,到1995年12月8日正式投入运营,整个机场的修建工程耗资约12亿美元,光填海造陆工程就耗费了3400万立方米沙石。在初期大规模集中建设工程结束之后,澳门国际机场在完善现有基础设施以满足业界和旅客多重需求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为适应本地及周边区域经济环境的急速变化,澳门国际机场以“保证安全,保障容量”为根本,从人性化、智慧化方面着手,在过去的25年中用“小步快跑”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改进,为机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场运行的第一准则就是安全。在特区政府的批准与支持下,澳门国际机场从2007年开始,历时近5年对整个机场通信、导航、监视(CNS)系统进行更新与升级,确保机场空管导航设备与内地及香港空管系统接轨。除了被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的基建工程之外,机场每年实施的与安全保障有关的工程,占总工程量的三成以上。诸如跑道情况评估、联络桥桩柱加固、跑道指示牌设备改善、航道疏浚等工程,虽然没有受到外界广泛关注,但均从细微之处全方位提升了澳门国际机场的安全保障能力。
 
为满足反恐新需求,澳门国际机场不断对安保系统、安保流程进行优化与升级。仅2019年机场就完成了28个安保系统的建设与升级项目:对跑道人工岛及联络桥进行物理分隔,于人工岛外围水域设置海上分隔带;在机场周边安装双层围网,在各道口及航站楼旁安装防车撞设施;更新机场通信导航及监视系统,增加高精度IP摄录镜头等。
 
如果说安全是发展的生命线,保障容量则是发展的原动力。2018年2月投入使用的航站楼北面扩建楼面积达14000平方米,将航站楼整体接待能力提升至780万人次。没承想在北面扩建楼启用的同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即超过了820万人次,2019年的旅客吞吐量更是创下新高,达到了史无前例的961万人次,机场专营公司随即启动航站楼南面扩建工程。预计该工程完工后,整个航站楼面积将增大17100平方米,新增3座登机桥,整体接待能力也将提升至每年1000万人次。
 
旅客吞吐量屡创新高,其他基建设施亦须不断改善以配合机场运营。2016年完成的第一期南机坪优化面积达65000平方米,共增加15个通用航空停机位及相关设施,包括停机坪道面、服务车道及停机坪配套设施等。2018年完工的东停机坪优化工程,将原有的6个D类停机位优化改造成9个C类停机位,使停机位数量由24个增至40个,包括25个一般停机位及15个公务停机位。2019年开始的第二期南机坪优化工程将进一步增加停机位数量,并将现有停机位改造成多功能停机位,以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配合专业部门的工作也是机场基建工程的一部分。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状态下,澳门国际机场先后翻新了离境大厅移民局区域和入境大厅海关区域,为移民局柜台装设新LED电子显示屏等,实现了机场、边防部门与旅客的共赢。
 
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大多来源于机场本身的盈利,因此机场采用了“从小处着手、不断微调”的基建方式,从整体发展来看,是符合机场特点的。澳门国际机场是珠三角地区5个机场中规模最小的机场。受所处地理环境限制,机场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局。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追求“高大全”,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尽善尽美。先把步子迈得小一点儿,再基于实践结果不断调整,才能不断进步。
 
从2016年至今,澳门国际机场已在各种基建项目上投入超过11亿澳门元(约合人民币9亿元),重点确保了航空安全,达到了扩大容量、优化运营的目的。澳门国际机场基建人以沉稳的态度、扎实的脚步和认真的服务,参与了机场的每一次发展。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2019年8月,澳门新萄京局正式收到了中央政府对澳门国际机场填海扩建的批复。机场将继续跟进实施方案及财务融资规划,计划于2022年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数载之后,这片碧海中的飞行陆地将迎来巨变,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在大众眼前。(《【www.649.net】》、【www.649.net】 记者胡夕姮)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